印尼唯一華裔女商貿部部長馮慧蘭
作者: 每經實習記者陶斯然記者印崢嶸發自上海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她是一位華裔女性,她位居印尼政府高層數年;她是一名經濟學家,她作為“友誼大使””多次來華促進兩國關係。她幹練、睿智、極富魅力……
4月30日,在世博會召開前的最後一天,印尼商貿部部長、華裔女學者馮慧蘭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面對記者,她就世博會、中印貿易、中印投資這些熱點話題敞開心扉,真誠相談。
“中國對印尼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國家。而在中國舉行的這屆世博會,我相信恐怕也是歷史上最大甚至在未來都很難被超越的一屆,我希望兩國之間的關係和貿易會在未來越來越好。”馮慧蘭如是說。
我為中國的變化感到興奮
NBD:首先是歡迎部長來訪中國,您是中國的老朋友了,您之前也到過中國,請問您覺得中國有什麼樣的變化?
馮慧蘭: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是1994年,距今已經有16年整。這十幾年之間,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很快,轉眼之間就有很多建築拔地而起,城市的綠化也十分出色,尤其是隨著世博會的召開,給中國的市民帶來了很多綠色的空間,這些變化都讓我感到十分興奮,同時,中國的科技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我覺得這些發展和變化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層面的支持,而在文化方面,中國近幾年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中國很多大型城市裡都建有很多歌劇院和大型的博物館,我相信文化層面的支持,對一個城市建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的世博會或許將是史上最大的一次
NBD:對比往屆您曾參加過的世博會,本次2010年上海世博會您有什麼不同的感受?能否介紹一下貴國參展的情況?
馮慧蘭:我一共去過兩屆不同的世博會,一次是在加拿大的世博會,另一次是愛知世博會。
每5年舉辦一次的世博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其對我們來講十分特別,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展示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特色。而對我來講,我認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十分好,“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醒人們關注氣候變化,讓人們反省環境問題,因此我覺得上海市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非常好的。同時,我也相信本屆上海世博會會是世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以後很難被超越的大型的世博會,我對此深信不疑。
我們國家有兩次在世博會上建造自己的館,上一次是在1964年,這是我們國家第二次出資在世博會上建館,同時也是我國在歷屆世博會上投入最大的一次。我們希望通過世博會,展示印尼國家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發展,多元化的文化和人文景觀。
十分重視中印之間的旅遊業
NBD:我們都知道,印尼的旅遊業十分發達,巴厘島等地的旅遊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而印尼本次參加世博會,是否也是希望通過世博來讓中國人民瞭解印尼,並前往印尼旅遊?
馮慧蘭:旅遊確實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產業,對於中印之間的旅遊業發展我們也很重視。從目前而言,前往印尼旅遊的人數與前往泰國、新加坡旅遊的人數相比,確實是有一定差距,如泰國每年有近200萬人口去旅遊,而這個數字在印尼,就只有30萬左右。本屆世博會印尼館將反映很多印尼的特色,從自然生態到民族文化都有,我們就是希望通過世博會,讓中國人都知道,印尼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並且吸引他們前來印尼觀光和旅遊。
NBD:對於前往印尼旅遊的中國遊客,印尼政府又有哪些優惠政策呢?
馮慧蘭:從交通上,我們印尼的航空公司,目前每週已經開設了四次往返航,可以從上海直飛印尼的雅加達,然後從雅加達還可以去巴厘島。在簽證方面,我們可以落地簽證,或者野可以到領事館那邊拿簽證,都比較方便。
能源和基建領域蘊藏巨大商機
NBD:印尼具有豐富的生態和礦產資源,在中國的發展中,對這些資源也有著很強的需求;對於中國的企業在印尼收購或投資相關資源,印尼政府持什麼樣的態度?
馮慧蘭:根據印尼在能源方面的新規,對於天然氣、煤炭等非可再生資源,印尼的原則是首先滿足國內的需求,剩下的可以用於出口;印尼政府同時提倡原材料出口前在印尼本國進行深加工,以發展以當地能源為基礎的下游產業。印尼在礦產資源、基礎建設,特別是林木、港灣、道路建設以及金融業等領域都對外資持開放態度,也歡迎中國企業來印尼投資。
NBD:印尼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企業會有什麼機遇?
馮慧蘭:自2002年以來,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框架下,中國已經以“特惠出口信貸”(Preferential Export Credit)的方式向印尼輸出至少18億美元低息貸款,其中有13億美元用於建設印尼的橋樑和大壩,另有5至6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建設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上述資金用於建設的基礎設施專案很多都有中國企業的參與。
近年來,印尼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每年都高達1000億至1500億美元,主要投向發電、道路、港口建設等重要領域。這是一個擁有巨大商機的市場,在發電站的建設上,我們鼓勵中國企業參與其中。
不久印尼還將和中國簽署一個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雙邊協議,兩國將就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互利雙贏的合作夥伴關係。
後記:中印貿易的推動者
事實上,在本次專訪中,馮慧蘭談到的還遠不止上述那麼多的內容。作為全球著名的經濟學家,她對經濟事務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如談到中印雙方之間的貿易,馮慧蘭就認為,中國和印尼的雙邊貿易關係非常健康,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是我們策略上很好的合作夥伴,這個合作關係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5年到2010年,在這五年間,中印雙方的年貿易總額已經從120億美金躍升至300億美元;現在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截至2015年,中國和印尼之間的年均雙邊貿易總額達到500億美元。”
而對於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之間出現的貿易保護政策,馮慧蘭也結合印尼的國情,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確有很多國家出現了貿易保護政策的現象,但她覺得這個趨勢在未來還是處於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她表示道,“印尼是WTO的成員。印尼的態度是非常開放的,我們依然十分希望開放我們的經濟來獲取發展,我們在大學教育方面,以及一些中小型的企業的保護方面都有相應的政策,基本上會保護經濟有穩定的增長。”
作為一名華裔女性,又身兼印尼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職位,馮慧蘭對於中印雙方的貿易,一直都在積極推動。
馮慧蘭的丈夫——上海印尼商會會長洪培才就告訴記者,他們夫婦對於推進印尼的中小企業來華投資一直都在進行著努力。儘管這個商會是非官方且完全是自費的,洪培才但還是為此還常駐上海,並為了印尼的中小企業以及在華的大學生們奔波不息。據瞭解,馮慧蘭夫妻育有二子,均在上海學習。所以她也經常來往於雅加達和上海之間。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結束之後,馮慧蘭又馬不停蹄繼續接受印尼本地媒體的採訪,在若隱若現的霓虹燈下,這位華裔的印尼部長的身份,仿佛又多了許多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