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中國鐵路第一人
詹天佑(公元一八六一年~一九一九年),字眷誠,廣東南海人,是中國第一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八月,十二歲的詹天佑,參加了招考幼童出洋留學的考試,並被錄取。他和另外二十九名幼童,懷著學習西方技術的憧憬,踏上了前往美國留學的路程。這三十人,就成了近代中國第一批留學生。
詹天佑先在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紐哈芬市(New Haven)就讀小學與中學,隨後又以優秀成績,考進了紐哈芬希爾豪斯高等學校,在學習中,成績極為優異。在高中的最後一年,他的全部學業操行成績,達四百七十六分,為全班第一,全校第二,成為中國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
在大學(耶魯)他讀的是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一科。同樣也是各門成績優秀,數學連續三年獲得優秀獎章。
一八八一年,詹天佑在畢業考試中得到了第一名,畢業論文題目為《碼頭起重機研究》,很有學術價值,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
當時掌權的洋務派,竟把對鐵路工程學有專長的詹天佑,送到福州船政局所辦的水師學堂學駕駛,一八八二年又被派到楊武號兵艦上當駕駛官。
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中,詹天佑臨危不懼,與敵奮戰五個多小時,表現了無比英勇和頑強。上海英商所辦的《字林西報》曾為文讚嘆:
「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學生五人中,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動人。他臨大敵而毫無畏懼,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其餘勇,在水中救起多人。……」
詹天佑懷有為國爭光、振興中華的宏願,一八八八年進入鐵路公司後,參加過關內外(今京沈)、京津、萍醴(萍鄉至醴陵)、新易(高碑店至易縣)諸線鐵路的修建。
特別是一八九三年,關內鐵路濼縣至山海關修築時期,詹天佑解決了英國工程師束手無策的「濼河大橋墩」基礎工程難題,使得濼河大橋順利建成,作出了貢獻,足見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鐵路工程師。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衝,也是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爭,因此京張鐵道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政治價值。
當清廷要修建京張鐵道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和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範圍的沙俄,互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朝庭不借外債,不用洋匠,英俄雙方都不可「伸手」。於是,清政府決定自建京張鐵路,外國人譏諷為「膽大妄為」、「不自量力」。
京張鐵路是中國第一條自建的重要幹線。一九○五年五月,詹天佑被派任京張鐵路令辦(後稱總辦)兼總工程師,他白天揹著標杆和經緯儀,晚上繼續在燈下繪製圖紙,足跡踏遍青龍橋下、居庸關口、八達嶺上,終於選定了一條比原定的隧道工程縮短了二千多米的理想線路。
但那時國內尚缺少開山機、抽水機等設備,他們幾乎全靠人工挖鑿。
詹天佑與民工吃住在一起,危難隧洞需排水,他帶頭挑著水桶進入隧洞排水。他說:「不論成功或失敗,絕不只是我們自己的成功或失敗,而是我們的國家!」
京張線的穿山隧道共有四處,其中的八達嶺隧道長達 一千一百四十五米 ,岩壁風化,險象環生。詹天佑精密測定,從兩端同時向中心「對鑿」,還在中間開一豎井,分向隧道兩端鑿進,增加工作面,加快了工程的進展。
從青龍橋起,依著山腰,他創造性地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減少了隧道的長度,降低了坡度,保證了列車安全爬坡,使列車順利地爬上八達嶺的峰巔。
同時為了統一設計標準,在京張鐵路上一律採用一‧四三五的國際標準軌距,為日後的全國「車同軌」打下了基礎。
一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經過四年的修建,京張鐵路全線通車,比原先預計的時間提前了兩年,還為國家節約了 二十八萬兩 白銀,如此建造出來的鐵路,當然是震驚中外,歐美同行嘖嘖稱讚。
十月二日,在京張鐵路南口車站舉行了通車典禮,總共有一萬多名中外來賓參加。在會上大家紛紛祝賀詹天佑,而詹天佑則謙虛地說:「這是京張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路完工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一九一○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一九一四年五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但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這時,詹天佑正積極地投身於新的幹線建設,為了珍惜這兩個多月的往返時間,斷然放棄了這一榮譽。
後人為了紀念詹天佑的功績,在青龍橋車站前,建豎了他的站立銅像,後世永遠記得他是「中國鐵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