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華僑華人風雲錄

大馬獨立中學華文奇緣

作者:江迅    更新時間: 2012-01-12

亞洲週刊二十六卷  三期 (2012-01-15)
馬來西亞的華文獨立中學多年來克服政治與經濟困難,堅持華語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意外地吸引其他族裔的學生。隨著中國崛起,中文成為世界語言,大馬華文中學也開始轉型,並吸引了韓國及其他國家的學生就讀。
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葡萄牙村,晚飯後,陪同北京文化人、十集紀錄片《下南洋》總策劃麥天樞,沿著海岸信步。廣場上一幫葡萄牙人孩子在玩耍,趨前與一位少女用華文攀談。她十二歲,在華語學校讀六年級,父親印度人,因病去世了,母親葡萄牙人,為供孩子上學,打兩份工,白天在酒店,晚上在餐廳。這女孩竟然能說四種語言:英語、葡萄牙語、華語、馬來語。問她,學華語難不難,她靦腆點頭:難,很難,不過會堅持學。

來馬六甲之前,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州(砂拉越)詩巫省,出席了華文獨立中學(獨中)公民中學和光民中學的兩場招生文藝晚會。招生還要舉辦晚會,令人新奇。在與校長、家長和嘉賓的接觸中,深感華文獨中一路坎坷走來,可譽為「壓不倒的玫瑰」。在晚會現場,看到不少馬來人、印度人學子用華語與他們作簡單交流。在詩巫,每年約有二千多名華文小學畢業生,其中九成升入以馬來文教學的國民型中學或國中,只有一成選擇獨立中學,獨中如何才能改變家長觀念,說服他們為孩子選擇華文獨中,確實困難不少,招生文藝晚會正是宣傳推廣的一種手段。

據《星洲日報》執行編輯林明華介紹,砂勞越原有十八所華文中學,一九六一年殖民地政府強硬推行改制計劃,其中十二所選擇改制為英中,只留下六所堅守陣地,成為獨中。一九六二至六八年,砂勞越華社又創辦八所華文獨中,獨中增至十四所。林明華說,詩巫二十多萬人口,華裔佔七成,卻擁有五所獨中,即公教、黃乃裳、光民、建興和公民獨立中學,其中規模最大的公教獨中九百多名學生,黃乃裳獨中四百多名學生,其他三所都不到百人。

以建興獨中為例,校地不到二畝,僅兩棟雙層校舍,中間搭起一座有蓋籃球場。此外,就只有簡陋的所和食堂。建興座落在後蒲港的小地方,人口不多,董事會和校長每年都沿家挨戶招生,並提供第一年學費全免,翌年學費僅收十六馬元(約五美元)的優惠,才勉強維持該校生存。條件艱難,建興獨中竟生存了六十五年,原本只設初中班,在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校長黃妃的策劃下,二零一二年將增設高中班。光民獨中也同樣艱辛,學校實施全日制,學費全免,還提供免費午餐,但學生只有八十多人,該校曾試驗性實施收費,但新生馬上劇降至十人,翌年只好又恢復全免。為了突破困境,該校費盡心思,未來甚至還計劃「進軍」西馬來西亞招生。

被詩巫獨中師生稱為「大家長」的丹斯里張曉卿爵士,是詩巫省獨中董聯會主席,他在十一月中旬由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主辦的五所獨中聯辦的招生文娛晚會上致詞說:「獨中教育走過了數十年的風雨與黑暗,也經歷種種的危機和挑戰,加上政府教育政策的偏頗和對獨中教育的冷落和不公平,獨中教育之路,走得好辛苦。但數十年的堅持,卻孕育了獨中教育堅韌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也造就了獨中教育不妥協、不屈服的辦學精神。」

張曉卿說,獨中是文化堡壘、華社資產。近年,政府對獨中教育政策的鬆動和開明,中國經濟崛起,掀起了全球學習中文的熱潮,英文不再獨領風騷,獨霸世界語言,華語地位也從華人母語變成國際語言。華文的運用與流通,隨著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全球海外華人經濟力量的崛起,勢必在新世紀成為一種強勢語言。把孩子送進獨中可讓他們享有更全面和更有價值的教育。他說:「華人不能忘本,一定要學好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未來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的民族,為適應新的世界格局,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提升自己國家和民族競爭力,學習華語成了未來世界潮流。這就是今天面對的現實和未來。」張曉卿認為,應該以更大信心重新評估中文教育的價值。這是獨中轉型的開始,也是獨中蓄勢待發的預示,不要坐失歷史機會,更不要在蹉跎觀望中停滯不前。董聯會希望透過群體力量,激起獨中招生的熱潮,營造獨中教育更良好的辦學氣氛。

母語是一個民族構成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基礎。東西馬的華文獨中雖然相隔著南中國海,卻是命運相連。位於西馬的吉隆玻有一所中華獨中,十七歲的韓國人朴秀彬是該校高二學生,她八歲那年舉家從韓國移居大馬。她父母與其他外籍人士不同,離鄉背井並非工作需要,而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朴秀彬說:「父母很早就看到中文的重要性,認為中文將會是世界語言,所以很希望我們學會中文。」

只是讓人好奇的是,學中文為何不首選中國大陸或台灣,而是在這個以馬來文為國語的國家?朴秀彬說,父母就是看中馬來西亞獨特的語言環境,他們查了很多資料,認為大馬華文教育在海外國家中辦得最出色,且因為多元種族背景,能擁有學習其他國籍語言的優勢,「他們希望我們除了會說中文,也必須兼顧好英文,而且這裏還可以學馬來話」。朴秀彬和妹妹都接受華小教育,在家裏和父母以韓語溝通,而姐妹倆則以華語談天,因此姐妹倆很多時候都可以說一些不想讓父母知道的悄悄話。
朴秀彬說,父母為了她們的前途,離鄉背井來到這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的國家生活發展,雖然已將近十年,但是在這裏始終沒有建立起和大馬人的社交圈。對朴秀彬而言,大馬是一個很熱情的國家,多元種族卻擁有十分友善的共同點。「在大馬生活其實很舒服,不管是華人還是友族,對我們都很好,這也是在韓國沒有機會體現的多元文化社會。」

大馬獨中吸引韓國學生

吉隆坡中華獨中有五名韓國學生,他們從小學時期就已遷居大馬,自小接受華小教育。吉隆坡中華獨中校長方成說,校方始終鼓勵外籍學生參與中華文化活動,整個校園就是一個中華文化的大舞台,家長把他們送進獨中,就是希望他們接觸中華傳統活動。他透露,該校目前擁有逾三十名外籍學生,除了韓國外,還有印度、美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學生,這些外籍學生都擁有華小的背景。

詩巫公民獨中董事長馮大盛接受採訪時說,獨中教育三語並重,倘若掌握得當,必有一番作為。學子選擇在獨中求學,因為獨中是以華語教學,這對華裔生而言,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學習上沒有語言障礙,隨著全世界八百所大專學府承認獨中文憑,學子在獨中完成學業而他日在大學深造都不成問題。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及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看到華文教育的曙光。獨中教育也因而在這種經濟強勢帶動語文價值的互動中,展示它未來的前景。

據悉,在馬來西亞,除華文獨立中學外,一般國中華裔子弟只是在課餘或週末上華文課,每週僅僅兩三節課。國中華文班長期來也不受重視,華文課不被列為正課。在國民型中學,華文是必修必考科,每週有五至七節華文課,華裔子弟有較多機會學習華文。最近,有關華文教育的喜訊不時傳來。前不久,大馬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說,教育部將考慮把語文科,如華文、淡米爾文,列為華裔、印裔生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必考科,教育部將探討這一措施的可行性。幾乎同時,雪州大臣丹斯里卡立宣布撥款五十萬馬元資助巴生中華獨中興建綜合大樓,讓校方提升學校基本建設,一併解決校方為籌集剩餘五十萬馬元建校基金的煩惱。這對華文學校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

來訪人次:

Copyright © 2007-2010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886-2-26648299, 886-2-26648311, 886-2-26648310 Fax:886-2-26648299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36巷6號1樓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
最佳解析度:1024*768

lv gucci chanel Gucci官網 gucci官方網站 gucci 台灣 女裝 洋裝 上衣 高跟鞋 手鍊 包包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