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華僑華人風雲錄
顯示第121-130筆 共168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17頁

2011-11-30108自在語(第四集)-快樂幸福聖嚴法師

人生處世,有人「混世」,有人「戀世」。混世,是渾渾噩噩度日,甚至造成世界的混亂;戀世,是對世間依戀不捨,執著與自己相關的一切。
人生處世,也有「入世」、「出世」兩種態度。入世,是參與世間,救濟世界,以助人為己任;出世,則是隱遁山林,不問世事,自顧自地修行。
菩薩行者,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工作:他們走入社會、關懷社會、救苦救難,卻不戀棧世間榮華,不貪求名聞利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者。
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乃意料中事,就不會覺得不自在了。
肯定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及時雨」,也有「暴風雨」,便不會過份期待完美了。
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快樂,並不是來自物質條件的刺激,而是內心真正的安定與平靜。
與人相處,口不出惡言,就是保護他人,也保護自己。
與人互動,給人空間就是給自己空間。
做任何事,一定要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自己快樂,才能讓他人也快樂。
人如果只追求快樂,而不願意負責任,這種快樂並不持久,而往往成為心理上的負擔。
當我們為他人奉獻時,自己就是在成長,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長與成就感交織的喜悅,乃是欣慰的快樂。
以厭惡、仇恨心看世界,或讓欲望無止盡地增長,都與快樂背道而馳。
多一分奉獻心,少一點自私自利,就有平安,就會快樂。
賺錢不自私,有錢大家賺;大家有錢賺,才是最可靠的財富。
財富要取之有道,除了與生俱來的福報,還要加上後天的努力,並且廣結人緣。
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是功德財;觀念正確,懂得化解煩惱,是智慧財。
世間財固然重要,若能把財富當成是工具,用來布施救濟、公益行善,才是真正的大富貴者。
幸福人生要有「三Q」:「IQ」學習能力、「EQ」情緒管理能力,以及「MQ」道德的品質,後者即幫助人、利益人、關懷人。
外在環境愈是不景氣,個人愈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多做些有益於人的事。
有奉獻心的人,就不會擔心自己不受照顧;有了願心,便有心力去照顧人。能夠照顧人,也就能夠照顧自己。
人的一期生命雖然短暫,卻要發無限的悲願心。
凡事盡心盡力,隨順因緣,緣熟事成。
為了眾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必能心想事成。
行善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抱著一個善念,心就是平安的。
最好能夠發利人利己的好願,至少要做到利己而不損人,對他人沒有傷害。
發願有其次第,從小處著手,從近願開始。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是人人可以做到,人人可發的善願。
說好話、做好事,少造惡業,就能改變個人的命運,也能把人類的共業扭轉過來。
為善要讓人知,卻不求回報。我們鼓勵大家都來做好事,讓好事更普及、更多響應、更長久。

2011-12-25史上首位華裔出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維基網路作家

 

駱家輝Gary Faye Locke1950121日-),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華裔民主黨政治家,祖籍中國廣東台山二區明塘鄉灣頭吉龍村(現廣東省台山市水步鎮長塘吉龍村);於1997年至2005年間擔任華盛頓州第21任州長,是全美首位華裔州長。20093月至20117月出任第36任聯邦商務部長。[1]201139日,總統歐巴馬正式提名駱家輝代表美國政府和人民出使中國,同年727日聯邦參議院一致通過此一任命,駱家輝因此成為史上首位華裔出任美國駐華大使。
 
生平
駱家輝是來自台山市水步鎮長塘村移民家庭的第三代。駱家輝的祖父早年從中國來到美國時不會說英語,他找到了一份幫人料理家務的工作,以換取學英語的機會。這家人住的地方離駱家輝後來居住的州長官邸只有1英里(相當於1.6公里)遠[4]
駱家輝在家中五名孩子中排行第二,父親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退伍軍人駱榮碩(James Locke)[4],母親Julie Locke則來自香港。也因此駱至今能操簡略台山話廣府話。駱家輝曾在父母開的雜貨店裡幫工,靠打零工的積蓄和各種獎學金到耶魯大學深造。1972畢業於耶魯大學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爾後在1975波士頓大學取得法學學位。[4][4]
 
2009年5月1日,駱家輝一家在白宮等候總統的到來
駱家輝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因性格不和分手。單身十多年後於1994年10月15日與李矇共結連理。李矇的雙親是臺灣移民;她曾獲選為1986年「全美亞裔小姐」,時為西雅圖KING 5電視台記者。李矇的祖母藍妮(學名藍業珍)與上海名門李調生之子李定國結婚生子李振亞(即李矇的父親),後與李定國離異改嫁給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長子,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孫科[5]
現與夫人李矇育有兩女一子:大女兒埃米利,兒子迪倫,以及小女兒馬迪林。
政治生涯
華盛頓州州長
1996,駱家輝在華盛頓州州長選舉勝出,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隨後他又在2000的第二次州長選舉中輕鬆連任。
駱氏被視為「溫和派民主黨人」。不少民主黨人士曾經批評他接受共和黨所提出的保守財政政策,包括「不開徵新稅種」和「減少州府開支」等。此外,駱家輝亦被認為是民主黨內較「親商」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他在削減公共經營開支的計劃書中則有多項建議,其中包括:解僱數千個州政府公務員、削減州立醫療保障範圍、凍結絕大多數州政府公務員的薪酬待遇,以及減少療養院和殘疾人士發展計劃的數目。
商務部部長
 
2009年2月25日,駱家輝作為商務部部長提名人與總統歐巴馬和副總統拜登在一起
2009年2月2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提名他為新任商務部部長。3月25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這項提名,成為歐巴馬內閣中第二位華裔部長。5月1日,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副總統拜登陪同下,駱家輝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宣誓就職美國第36任商務部長。[1]
駐華大使
8月12日晚,他攜家人來到北京赴任[8];8月14日下午,他在大使官邸首次會見媒體。剛到中國的駱家輝,一下飛機沒有隨從、沒有警衛、沒有鮮花和掌聲、豪華排場、全家親自拎著大包小包抵達北京,此平民作風被《光明日報》文章痛斥是用心卑鄙,批評是新殖民主義的表現,為美國收攬贏得中國的民心強化中國民眾崇洋媚外的奴性[9][10]。同時該文也建議中國官員向駱家輝學習。
參考資料
  1. ^ 1.0 1.1 駱家輝宣誓就職美國商務部長. 新華網. 2009-05-02 [2010-01-20]. 
  2. ^華府與北京搏感情 拚經貿 經驗加人脈 駱家輝最佳人選,中國時報華府2011年3月8日電
  3. ^美國參議院批准駱家輝出任美駐華大使
  4. ^歐巴馬總統提名華裔駱家輝出任商務部長. 美國參考. 2009.02.27 [2009-03-17]. 
  5. ^直升機求婚 駱家輝贏佳人芳心. 中國日報. 2009-02-28 [2010-01-20]. 
  6. ^ Song, Kyung M.. Obama officially nominates Locke as China envoy. The Seattle Times. 2011-03-09 [2011-03-09]. 
  7. ^駱家輝大使.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 
  8. ^駱家輝抵京赴任:行李手提肩扛 拒乘大使專車(圖). 正義網. 2011年08月13日. 
  9. ^相曉冬:警惕駱家輝帶來的美國「新殖民主義」. 新浪網. 2011年08月16日. 
  10. ^駱家輝親民 陸媒側目譏評諷「收攬民心」痛斥美「以華治華. 蘋果日報. 2011年08月30日. 
 

2009-09-12印尼唯一華裔女部長馮慧蘭暢談任職五年心路歷程鄺耀章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鄺耀章     時間:2009-09-12
 
該報總編輯鄺耀章(左)和商業部長馮慧蘭親切握手。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印尼商報》報導,印尼團結內閣商業部長馮慧蘭博士,是團結內閣裡唯一的華裔部長,也是印尼歷任內閣裡唯一的華裔女性部長。2004年蘇西洛當選印尼總統,很榮幸的馮慧蘭被延攬入閣,成為團結內閣中唯一的華裔部長。8日,在印尼商報的顧問團就職典禮時,馮慧蘭是見證人,記者在席間採訪了她。

 

 
  馮慧蘭1956年10月23日出生於雅加達,是印尼著名經濟學家馮來金的女兒。馮慧蘭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經濟系學士,1980年獲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學碩士學位。她的碩士論文題目是“東盟國家裡的外國直接投資”。1986年獲美國加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與金融學博士學位。
  馮慧蘭博士未出任印尼團結內閣商業部長之前,已經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經常到世界各國演講經濟問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亞洲開發銀行,CNN, Time, Asiaweek等國際金融機構或報刊雜誌經常採用她的論文。她也出版了多本有關經濟或金融的暢銷書。
  在未出任部長之前,她曾任教于印尼大學商學院,也是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及PECC商業論壇的研究員。馮慧蘭的夫婿是洪培才(Adi Harsono),洪培才是印尼商會上海分會的主席。
  在談到擔任商業部長近五年有那些感觸與成就時,馮慧蘭說,擔任部長五年雖然很累,但值得興奮的是這些年來印尼商業部總算結出了許多成果,往好的方向改變,這幾年來印尼國內的經濟穩定,通貨膨脹率低,雖然有一小部分的物資價格稍微高了一點,但整體上印尼的通貨膨脹率保持在相當低的水準,印尼的整體經濟是好的。

  她表示,在世界各國蒙受金融海嘯、經濟危機的同時,印尼能夠站穩了腳,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與另眼相看。在國際間,各種國際性的經濟組織都歡迎印尼加入印尼的存在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與肯定。(鄺耀章)

2010-04-30印尼唯一華裔女商貿部部長馮慧蘭陶斯然

作者: 每經實習記者陶斯然記者印崢嶸發自上海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馮慧蘭19561023日出生於雅加達,是印尼著名經濟學家馮來金的女兒。馮慧蘭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經濟系學士,1980年獲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學碩士學位。1986年獲美國加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與金融學博士學位。她曾先後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經濟顧問,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有關經濟與金融、貿易等方面的講演,並被世界最為矚目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列為全球百名著名經濟學家之一。
  80年代,她在印尼國際問題戰略與研究中心任職,1997年她被任命為印尼國際問題戰略與研究中心主任,並在全國最高學府印尼大學經濟系任教。她被普遍認為是自由貿易與市場經濟的積極推動者。
  20041021日印尼總統蘇西洛正式公佈新內閣成員名單,馮慧蘭獲被任命為印尼商貿部長。
  馮慧蘭的丈夫是上海印尼商會會長洪培才。[1]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專訪印尼商貿部部長馮慧蘭  

她是一位華裔女性,她位居印尼政府高層數年;她是一名經濟學家,她作為“友誼大使””多次來華促進兩國關係。她幹練、睿智、極富魅力……

  430日,在世博會召開前的最後一天,印尼商貿部部長、華裔女學者馮慧蘭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面對記者,她就世博會、中印貿易、中印投資這些熱點話題敞開心扉,真誠相談。

  “中國對印尼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國家。而在中國舉行的這屆世博會,我相信恐怕也是歷史上最大甚至在未來都很難被超越的一屆,我希望兩國之間的關係和貿易會在未來越來越好。”馮慧蘭如是說。
  
我為中國的變化感到興奮

  NBD首先是歡迎部長來訪中國,您是中國的老朋友了,您之前也到過中國,請問您覺得中國有什麼樣的變化?
  
  馮慧蘭: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是1994年,距今已經有16年整。這十幾年之間,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很快,轉眼之間就有很多建築拔地而起,城市的綠化也十分出色,尤其是隨著世博會的召開,給中國的市民帶來了很多綠色的空間,這些變化都讓我感到十分興奮,同時,中國的科技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我覺得這些發展和變化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層面的支持,而在文化方面,中國近幾年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在中國很多大型城市裡都建有很多歌劇院和大型的博物館,我相信文化層面的支持,對一個城市建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的世博會或許將是史上最大的一次

  NBD對比往屆您曾參加過的世博會,本次2010年上海世博會您有什麼不同的感受?能否介紹一下貴國參展的情況?
  
  馮慧蘭:我一共去過兩屆不同的世博會,一次是在加拿大的世博會,另一次是愛知世博會。

  每5年舉辦一次的世博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其對我們來講十分特別,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展示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特色。而對我來講,我認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十分好,“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醒人們關注氣候變化,讓人們反省環境問題,因此我覺得上海市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非常好的。同時,我也相信本屆上海世博會會是世博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以後很難被超越的大型的世博會,我對此深信不疑。
  
  我們國家有兩次在世博會上建造自己的館,上一次是在1964年,這是我們國家第二次出資在世博會上建館,同時也是我國在歷屆世博會上投入最大的一次。我們希望通過世博會,展示印尼國家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發展,多元化的文化和人文景觀。
  
十分重視中印之間的旅遊業

  NBD我們都知道,印尼的旅遊業十分發達,巴厘島等地的旅遊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而印尼本次參加世博會,是否也是希望通過世博來讓中國人民瞭解印尼,並前往印尼旅遊?
  
  馮慧蘭:旅遊確實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產業,對於中印之間的旅遊業發展我們也很重視。從目前而言,前往印尼旅遊的人數與前往泰國、新加坡旅遊的人數相比,確實是有一定差距,如泰國每年有近200萬人口去旅遊,而這個數字在印尼,就只有30萬左右。本屆世博會印尼館將反映很多印尼的特色,從自然生態到民族文化都有,我們就是希望通過世博會,讓中國人都知道,印尼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並且吸引他們前來印尼觀光和旅遊。
  
  NBD對於前往印尼旅遊的中國遊客,印尼政府又有哪些優惠政策呢?
  
  馮慧蘭:從交通上,我們印尼的航空公司,目前每週已經開設了四次往返航,可以從上海直飛印尼的雅加達,然後從雅加達還可以去巴厘島。在簽證方面,我們可以落地簽證,或者野可以到領事館那邊拿簽證,都比較方便。
  
能源和基建領域蘊藏巨大商機

  NBD印尼具有豐富的生態和礦產資源,在中國的發展中,對這些資源也有著很強的需求;對於中國的企業在印尼收購或投資相關資源,印尼政府持什麼樣的態度?
  
  馮慧蘭根據印尼在能源方面的新規,對於天然氣、煤炭等非可再生資源,印尼的原則是首先滿足國內的需求,剩下的可以用於出口;印尼政府同時提倡原材料出口前在印尼本國進行深加工,以發展以當地能源為基礎的下游產業。印尼在礦產資源、基礎建設,特別是林木、港灣、道路建設以及金融業等領域都對外資持開放態度,也歡迎中國企業來印尼投資。
  
  NBD印尼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的企業會有什麼機遇?
  
  馮慧蘭2002年以來,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框架下,中國已經以“特惠出口信貸”(Preferential Export Credit)的方式向印尼輸出至少18億美元低息貸款,其中有13億美元用於建設印尼的橋樑和大壩,另有56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建設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上述資金用於建設的基礎設施專案很多都有中國企業的參與。

  近年來,印尼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每年都高達1000億至1500億美元,主要投向發電、道路、港口建設等重要領域。這是一個擁有巨大商機的市場,在發電站的建設上,我們鼓勵中國企業參與其中。

  不久印尼還將和中國簽署一個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雙邊協議,兩國將就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互利雙贏的合作夥伴關係。
  
後記:中印貿易的推動者

  事實上,在本次專訪中,馮慧蘭談到的還遠不止上述那麼多的內容。作為全球著名的經濟學家,她對經濟事務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如談到中印雙方之間的貿易,馮慧蘭就認為,中國和印尼的雙邊貿易關係非常健康,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是我們策略上很好的合作夥伴,這個合作關係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5年到2010年,在這五年間,中印雙方的年貿易總額已經從120億美金躍升至300億美元;現在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截至2015年,中國和印尼之間的年均雙邊貿易總額達到500億美元。

  而對於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之間出現的貿易保護政策,馮慧蘭也結合印尼的國情,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確有很多國家出現了貿易保護政策的現象,但她覺得這個趨勢在未來還是處於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她表示道,印尼是WTO的成員。印尼的態度是非常開放的,我們依然十分希望開放我們的經濟來獲取發展,我們在大學教育方面,以及一些中小型的企業的保護方面都有相應的政策,基本上會保護經濟有穩定的增長。

  作為一名華裔女性,又身兼印尼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職位,馮慧蘭對於中印雙方的貿易,一直都在積極推動。

  馮慧蘭的丈夫——上海印尼商會會長洪培才就告訴記者,他們夫婦對於推進印尼的中小企業來華投資一直都在進行著努力。儘管這個商會是非官方且完全是自費的,洪培才但還是為此還常駐上海,並為了印尼的中小企業以及在華的大學生們奔波不息。據瞭解,馮慧蘭夫妻育有二子,均在上海學習。所以她也經常來往於雅加達和上海之間。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結束之後,馮慧蘭又馬不停蹄繼續接受印尼本地媒體的採訪,在若隱若現的霓虹燈下,這位華裔的印尼部長的身份,仿佛又多了許多的解讀。

  

2012-01-01馬英九總統「為下個世代點亮蠟燭」元旦祝詞馬英九

  • 點亮心中燭火 持續發光發亮

今天是民國101年的第一天,兩個多小時前,中華民國第二個一百年的第一道曙光照射在玉山主峰。百年交會這幾天,英九的心境非常清澈,自己像是站在一個歷史的分水嶺上,過去一百年,歷程清晰在目;未來一百年,理路明確可循。
  回首後望,我看見先人篳路藍縷,以血淚締造今日的中華民國;引頸前瞻,我想像一百年後的國人,也將檢驗著我們這一代,我們替國家創造了什麼、引領了什麼、解決了什麼、留下了什麼?
  今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決定未來的歷史。
  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深感責任重大;當一百年後的國人回顧我們這一代,會不會像我們想起林獻堂、蔣渭水、胡適、孫運璿、李國鼎等人一樣,發自內心由衷地說:「臺灣有你們,真好」。
  我們這一代人,要讓下一代記住什麼呢?
  在此,我想引用嚴長壽先生寫的《教育應該不一樣》書中的一段話:「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亮」;領導一個國家亦復如此。一個民主國家總統的挑戰,不只是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更是如何能豐富人民的選項,如何點燃下個世代人民心中的蠟燭,讓他們發光、發亮。
  百年前民國初創之際,胡適倡導的「新文化運動」,以理性精神引導國家發展方向,從此自由、民主、科學,以及容忍的精神,成為這一百年來的指引。
  日據時期,林獻堂曾經向梁啟超請教日本統治下臺灣反抗運動的方向。後來林獻堂依循梁啟超的建議,以非武力方式,提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歷時14年不輟,1921年並與蔣渭水等先賢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出版報刊、啟蒙思想、教育民眾、破除迷信等,推動進步觀念。他們要求民主議會的願望,延續至臺灣光復以後,成為臺灣民主運動的源頭。
  在上世紀五○年代,李萬居、吳三連、郭雨新等人率先投入地方選舉,雷震因倡議臺灣成立反對黨而入獄10年。他們當時喊出「國會改革」、「解除戒嚴」、「解除報禁」、「確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真正自由」等政見,他們的理想在九○年代終於實現。六○年代,殷海光、柏楊即使遭到軟禁或身陷囹圄,依舊筆耕不輟。我們也不會忘記不畏權勢、敢說真話的陶百川,畢生為人權、法治呼號。所謂「大病文人醫」,他們身為文化人,對社會國家做出了如此積極的貢獻。
  在學術界,臺大校長傅斯年挺身捍衛學術自由,身影從未離開大學校園。北一女中校長江學珠推動全人教育,以校為家,人格風範至今讓人懷念。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生活簡樸,退休後,將自己一生積蓄全部捐做獎學金;他用身教告訴學生,什麼才是人格的榜樣。每天比學生早到校的高雄中學校長王家驥,總是親身實踐著自強不息、實事求是與精益求精。楊日松博士一生沒有離開過法醫的工作,用科學尋找正義,直到病重期間,還要大家別來看他,繼續堅守崗位。
  我們要點燃下個世代人民心中文明的蠟燭,就像百年來賴和、楊逵、鍾理和、鄧雨賢、呂泉生、錢穆、林懷民、侯孝賢等人,燃起臺灣人民心中美麗的文明之火。鍾理和記錄在這片土地上踏實生活的勇者;林懷民的《薪傳》讓噙著中美斷交眼淚的人們,重拾唐山過臺灣的勇氣。我們跟著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省思臺灣的過去,拂去歷史的塵埃,走出悲情的陰影。而李雙澤的《美麗島》恰是這片土地生命的伴奏。我們小時候,唱著呂泉生替臺灣人留下的《丟丟銅仔》民謠,長大後,唱著他寫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或更早前鄧雨賢寫的《望春風》,心中充滿了純樸的溫情。如今,我們的孩子在創新的樂音中成長, 活潑而充滿鮮活的創造力。
  我們也要點燃下個世代人民心中慈悲的蠟燭,一如一百年來北臺灣的聖嚴法師、東臺灣的證嚴法師、南臺灣的星雲法師、蘭大弼傳教士、單國璽樞機主教、急公好義的身障英雄羅重盛、捐出畢生積蓄的榮民伯伯胡壽宏,以及法鼓山、中台禪寺、一貫道與天主教、基督教等教會團體在救災與濟貧的長期貢獻。他們的點點滴滴,喚起了臺灣人民心中不滅的慈悲心。
  在民國一百年的最後三年,中華民國跟全球都遭遇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海嘯。下一個百年的初始,我們也得在歐債危機的威脅下顛簸上路。英九不願粉飾太平,而選擇誠實面對人民,民國101年將是關鍵的一年,我們必須加倍努力。40年前,在臺灣經濟正值轉型之際,孫運璿與李國鼎為我們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今天,在金融風暴後、世界經濟重整之時,我們當然也要效法前賢,替下一代強化他們的實力。
  儘管外在環境嚴峻,但英九還是對臺灣人民有信心,對我們應變調整的能力有信心,對中華民國的經濟實力與文化深度有信心。過去一百年,我們經歷了漫長的戰亂與動盪,在承平時期則努力追趕。在臺灣人民的努力下,不論在科技研發、藝術文化、體育競賽、設計創新、人道援助等各方面,台灣的表現都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各位先生女士,我們的運動員、發明家、設計師、藝術家、科學家、國際志工,甚至於大學、專科與高中、高職的學生,最近幾年在國際舞台上,都拿出了亮麗的成績。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從學習者蛻變成創新者;由風潮的跟隨者轉變為文化的領航者;由愛心的輸入者變成援助的輸出者;從拼命追求效率,走向靈活運用創新。這些轉變與成熟,值得國人歡喜驕傲,也是我們走向下個一百年最好的憑藉。
  從三年多前英九就任總統以來,念茲在茲的都是國家建設,都是社會公義;所思所願的莫非安和樂利,莫非土地人民。三年多來的執政團隊,有些事也許做得不夠好、不夠快。為了點亮下世代人民心中的蠟燭,不夠好的,我們要更加努力;不夠快的,我們將加速腳步。過去一百年,先人為中華民國奠定堅實的民主基礎;展望未來,我們能不能為下個世代,奠定和平、繁榮、和諧、進步的基礎呢?
  下個一百年的臺灣人民,有權利期待一個和平而非戰亂的年代,一個繁榮而非蕭條的年代,一個和諧而非對立的年代,一個進步而非倒退的年代。我們該努力的,就是要實踐他們的期待,讓他們在下個民國一百年裡,也能以我們今日同樣的心情,歡喜感懷。
  站在百年與百年的分水嶺上,我深深體認到一己的微小、 短暫,只願更謙卑地面對下個一百年。在歷史的長河裡,每個人、每一代都是滄海一粟,都是感念的後輩,都是謙虛的學生。我們要讓一百年來中華民國自由、民主、正義、文明、慈悲的燭火,持續在下一代心中發光、發亮。

我們有信心,將來,下一代提及亞洲崛起、中國大陸崛起的驚歎,也必然感受臺灣崛起、中華民國崛起的光榮。再一百年後,當那時的國人回想起我們,如果能說一句「曾經有你們,真好」,那該有多好!
  在民國101年元旦,我想與全國人民一齊許願,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中華民國下一世代點亮蠟燭。
  祝大家新年快樂,謝謝大家!

2012-01-01點亮心中燭火 持續發光發亮馬英九

馬英九總統在總統府大禮堂主持中華民國101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為下個世代點亮蠟燭」為題發表元旦祝詞。經典語錄:

站在百年與百年的分水嶺上,我深深體認到一己的微小、 短暫,只願更謙卑地面對下個一百年。在歷史的長河裡,每個人、每一代都是滄海一粟,都是感念的後輩,都是謙虛的學生。我們要讓一百年來中華民國自由、民主、正義、文明、慈悲的燭火,持續在下一代心中發光、發亮。

2012-01-12印尼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200人出席善款反應佳廖子建

(印尼‧雅加達11日訊)由椰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赤道基金會,三發-邦戛、山口洋培育扶貧教育工程聯合主辦,並得到黃進益、方勁雄、李錫波、黃德新等贊助的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於10日下午2時在雅加達漁家酒樓貴華廳舉行開幕典禮,並邀請西加山口洋市長黃少凡,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夏立言代表,書法界精英等貴賓200多人出席。

首先由書法義展總策劃人蔡劍聲致詞。他說,展覽時間由1月10日至11日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展出的呂水木書法作品有100多幅,並且把展覽期間出售的書法所得,將全數捐贈給西加扶貧教育工程,同時對呂水木及家族,以及所有對扶貧教育工程提供支援和奉獻的鄉親和各界人士致以最高的敬意。
呂世典代表呂水木家族致詞時表示,這次的書法義展能夠順利舉行,必須感謝金門互助基金會總主席黃進益的支持和推動,培育扶貧教育工程,赤道基金會,工作團隊,大家全力以赴,同心協力。
此外也感謝書法義展的總策劃人蔡劍聲,並且把義展所得基金,全數捐獻給扶貧教育工程的3個機構,分別是赤道扶貧教育工程,培育扶貧教育工程和金門互助基金會,尤其是在黃進益總主席和理監事大力推動下,對清寒和優秀子弟提供助學和獎學金的數目都逐年增加。
黃金城博士恭祝這次的書法義展取得圓滿的成功。金門互助基金會總主席黃進益說,這次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的全部所得,將全數捐獻給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培育教育工程、赤道基金會,作為扶貧教育基金會,也希望各界人士能夠完成呂水木畢生贊助弱勢群體的心願。
西加山口洋市長黃少凡與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夏立言代表,分別祝賀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圓滿成功。此外,截至10日下午5時,呂水木書法義展籌集的善款已經突破10億盾,再上11日義展的善款必定會突破15億盾,證明我國華人對扶貧教育的支持和熱心。(印尼星洲日報/報導:廖子建)

2012-01-12大馬獨立中學華文奇緣江迅

亞洲週刊二十六卷  三期 (2012-01-15)
馬來西亞的華文獨立中學多年來克服政治與經濟困難,堅持華語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意外地吸引其他族裔的學生。隨著中國崛起,中文成為世界語言,大馬華文中學也開始轉型,並吸引了韓國及其他國家的學生就讀。
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葡萄牙村,晚飯後,陪同北京文化人、十集紀錄片《下南洋》總策劃麥天樞,沿著海岸信步。廣場上一幫葡萄牙人孩子在玩耍,趨前與一位少女用華文攀談。她十二歲,在華語學校讀六年級,父親印度人,因病去世了,母親葡萄牙人,為供孩子上學,打兩份工,白天在酒店,晚上在餐廳。這女孩竟然能說四種語言:英語、葡萄牙語、華語、馬來語。問她,學華語難不難,她靦腆點頭:難,很難,不過會堅持學。

來馬六甲之前,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州(砂拉越)詩巫省,出席了華文獨立中學(獨中)公民中學和光民中學的兩場招生文藝晚會。招生還要舉辦晚會,令人新奇。在與校長、家長和嘉賓的接觸中,深感華文獨中一路坎坷走來,可譽為「壓不倒的玫瑰」。在晚會現場,看到不少馬來人、印度人學子用華語與他們作簡單交流。在詩巫,每年約有二千多名華文小學畢業生,其中九成升入以馬來文教學的國民型中學或國中,只有一成選擇獨立中學,獨中如何才能改變家長觀念,說服他們為孩子選擇華文獨中,確實困難不少,招生文藝晚會正是宣傳推廣的一種手段。

據《星洲日報》執行編輯林明華介紹,砂勞越原有十八所華文中學,一九六一年殖民地政府強硬推行改制計劃,其中十二所選擇改制為英中,只留下六所堅守陣地,成為獨中。一九六二至六八年,砂勞越華社又創辦八所華文獨中,獨中增至十四所。林明華說,詩巫二十多萬人口,華裔佔七成,卻擁有五所獨中,即公教、黃乃裳、光民、建興和公民獨立中學,其中規模最大的公教獨中九百多名學生,黃乃裳獨中四百多名學生,其他三所都不到百人。

以建興獨中為例,校地不到二畝,僅兩棟雙層校舍,中間搭起一座有蓋籃球場。此外,就只有簡陋的所和食堂。建興座落在後蒲港的小地方,人口不多,董事會和校長每年都沿家挨戶招生,並提供第一年學費全免,翌年學費僅收十六馬元(約五美元)的優惠,才勉強維持該校生存。條件艱難,建興獨中竟生存了六十五年,原本只設初中班,在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校長黃妃的策劃下,二零一二年將增設高中班。光民獨中也同樣艱辛,學校實施全日制,學費全免,還提供免費午餐,但學生只有八十多人,該校曾試驗性實施收費,但新生馬上劇降至十人,翌年只好又恢復全免。為了突破困境,該校費盡心思,未來甚至還計劃「進軍」西馬來西亞招生。

被詩巫獨中師生稱為「大家長」的丹斯里張曉卿爵士,是詩巫省獨中董聯會主席,他在十一月中旬由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主辦的五所獨中聯辦的招生文娛晚會上致詞說:「獨中教育走過了數十年的風雨與黑暗,也經歷種種的危機和挑戰,加上政府教育政策的偏頗和對獨中教育的冷落和不公平,獨中教育之路,走得好辛苦。但數十年的堅持,卻孕育了獨中教育堅韌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也造就了獨中教育不妥協、不屈服的辦學精神。」

張曉卿說,獨中是文化堡壘、華社資產。近年,政府對獨中教育政策的鬆動和開明,中國經濟崛起,掀起了全球學習中文的熱潮,英文不再獨領風騷,獨霸世界語言,華語地位也從華人母語變成國際語言。華文的運用與流通,隨著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全球海外華人經濟力量的崛起,勢必在新世紀成為一種強勢語言。把孩子送進獨中可讓他們享有更全面和更有價值的教育。他說:「華人不能忘本,一定要學好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未來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的民族,為適應新的世界格局,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提升自己國家和民族競爭力,學習華語成了未來世界潮流。這就是今天面對的現實和未來。」張曉卿認為,應該以更大信心重新評估中文教育的價值。這是獨中轉型的開始,也是獨中蓄勢待發的預示,不要坐失歷史機會,更不要在蹉跎觀望中停滯不前。董聯會希望透過群體力量,激起獨中招生的熱潮,營造獨中教育更良好的辦學氣氛。

母語是一個民族構成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基礎。東西馬的華文獨中雖然相隔著南中國海,卻是命運相連。位於西馬的吉隆玻有一所中華獨中,十七歲的韓國人朴秀彬是該校高二學生,她八歲那年舉家從韓國移居大馬。她父母與其他外籍人士不同,離鄉背井並非工作需要,而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朴秀彬說:「父母很早就看到中文的重要性,認為中文將會是世界語言,所以很希望我們學會中文。」

只是讓人好奇的是,學中文為何不首選中國大陸或台灣,而是在這個以馬來文為國語的國家?朴秀彬說,父母就是看中馬來西亞獨特的語言環境,他們查了很多資料,認為大馬華文教育在海外國家中辦得最出色,且因為多元種族背景,能擁有學習其他國籍語言的優勢,「他們希望我們除了會說中文,也必須兼顧好英文,而且這裏還可以學馬來話」。朴秀彬和妹妹都接受華小教育,在家裏和父母以韓語溝通,而姐妹倆則以華語談天,因此姐妹倆很多時候都可以說一些不想讓父母知道的悄悄話。
朴秀彬說,父母為了她們的前途,離鄉背井來到這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的國家生活發展,雖然已將近十年,但是在這裏始終沒有建立起和大馬人的社交圈。對朴秀彬而言,大馬是一個很熱情的國家,多元種族卻擁有十分友善的共同點。「在大馬生活其實很舒服,不管是華人還是友族,對我們都很好,這也是在韓國沒有機會體現的多元文化社會。」

大馬獨中吸引韓國學生

吉隆坡中華獨中有五名韓國學生,他們從小學時期就已遷居大馬,自小接受華小教育。吉隆坡中華獨中校長方成說,校方始終鼓勵外籍學生參與中華文化活動,整個校園就是一個中華文化的大舞台,家長把他們送進獨中,就是希望他們接觸中華傳統活動。他透露,該校目前擁有逾三十名外籍學生,除了韓國外,還有印度、美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學生,這些外籍學生都擁有華小的背景。

詩巫公民獨中董事長馮大盛接受採訪時說,獨中教育三語並重,倘若掌握得當,必有一番作為。學子選擇在獨中求學,因為獨中是以華語教學,這對華裔生而言,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學習上沒有語言障礙,隨著全世界八百所大專學府承認獨中文憑,學子在獨中完成學業而他日在大學深造都不成問題。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及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看到華文教育的曙光。獨中教育也因而在這種經濟強勢帶動語文價值的互動中,展示它未來的前景。

據悉,在馬來西亞,除華文獨立中學外,一般國中華裔子弟只是在課餘或週末上華文課,每週僅僅兩三節課。國中華文班長期來也不受重視,華文課不被列為正課。在國民型中學,華文是必修必考科,每週有五至七節華文課,華裔子弟有較多機會學習華文。最近,有關華文教育的喜訊不時傳來。前不久,大馬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說,教育部將考慮把語文科,如華文、淡米爾文,列為華裔、印裔生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必考科,教育部將探討這一措施的可行性。幾乎同時,雪州大臣丹斯里卡立宣布撥款五十萬馬元資助巴生中華獨中興建綜合大樓,讓校方提升學校基本建設,一併解決校方為籌集剩餘五十萬馬元建校基金的煩惱。這對華文學校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

2011-02-16印尼首位華人市長黃少凡-山口洋的發展需要全世界華人的支援李曉渝

 

新華網印度尼西亞山口洋2月16日電(記者李曉渝 趙金川)“山口洋的發展需要全世界華人的支援,”印度尼西亞首位華人市長黃少凡16日在西加裏曼丹省山口洋市的家裏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在元宵節即將到來之際,黃少凡的家裏已經裝點出了濃厚的中國傳統節日氣氛,門口懸挂著一串串大紅燈籠,房間裏貼滿了福字和年畫。
黃少凡說,山口洋20萬人口中超過60%是華人,連城市的名字都是華人取的。他說,當年客家人初到這裡,看到有山,有港口,有海洋,於是取名為山口洋,後來的印尼文名字也是據此音譯而來。
從大年三十開始,山口洋就開始了連串的春節和元宵節慶祝活動。城裏街道上懸挂著一排排紅燈籠,每天晚上都舉行節日慶祝文藝表演。山口洋在元宵節當天將舉行大規模的乩童參拜活動,超過700名乩童將乘著轎子,從這座千廟之城內外的各個華人廟宇出發,來到城裏的主要街道遊行表演。
黃少凡說,山口洋民眾慶祝元宵節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移民而來的華人中間暴發了疫情,經由乩童祈福才得以消除,因此一直以來,在元宵節期間舉行大規模的乩童遊行和表演成了山口洋華人中的一項特別的風俗。
他說,現在的西加裏曼丹只有山口洋還保留著這樣濃厚的中華傳統氣氛,因此每年都有很多華人慕名而來,參加山口洋的元宵節慶祝活動,而且當地的達雅族和少數馬來族也參與到了這項活動當中。
黃少凡說,他在2007年就任山口洋市市長的時候,發現慶祝元宵節的活動是振興山口洋市、發展旅遊經濟的一個良機,於是大力進行宣傳和推廣。“我希望今後能夠讓元宵節慶祝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讓山口洋華人的傳統發揚光大。”
黃少凡就任市長以來,一方面積極向印尼中央政府申請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將本市的預算用於發展農業、漁業。他說,印尼社會中華人大多從事商業經營,參與政治的大多是馬來人,印尼華人曾經歷過遭歧視的悲劇,他是第一個成為印尼市長的華人。如果他沒有做出成績,全印尼有志於從政的華人都會受到影響,反之,印尼其他民族也能夠更加尊重華人,接受華人從政。
黃少凡說,他的家族紮根印尼已經超過7代,但他還會講客家話,家裏還保留著華人的文化傳統。現在,黃少凡的三個女兒也都被他送到了補習學校,學習漢語。
“我想今後能夠送山口洋的年輕華人去中國留學深造,學習漢語,然後回來教這裡的孩子們學習漢語,”他說。
黃少凡說:“我去年11月第一次去中國,到了福州和梅縣,感觸很深,發現中國的發展真是非常了不起。”他希望今後能夠多去中國,尋找投資者,幫助山口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建設。
黃少凡還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中國遊客到山口洋旅遊觀光,看看這裡的華人們在經歷了數代傳承之後,仍然能夠說客家話,仍然會慶祝所有的中國傳統節日。

黃少凡小檔案
印尼姓名Hasan Karman,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山口洋市,畢業於國立印尼大學法學系,從事過律師、企業管理工作,曾開設廣播電台,曾在山口洋市開設律師事務所,為在當地佔人口七成的華人爭取權益。二零零四年開始參政,二零零七年十一月與土著艾迪.雅谷其搭檔參加市長直選,成功當選。
印尼華裔律師黃少凡於本月宣誓就任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市長,成為印尼歷史上第一位自由民主式直選所產生的華裔市長,任期由2007年至2012年。
45歲的黃少凡(Hasan Karman)在西加里曼丹的山口洋(Singkawang)市長直接選舉中,擊敗包括原市長在內的四組候選人。西加里曼丹省副省長黃漢山和地方議會議長主持了就職典禮,數百名各界代表出席。
黃少凡畢業於印尼大學法律系,目前正攻讀生態環境領域的博士學位。其父親黃振華是山口羊市著名僑領,在50-60年代開設「自由書店」,曾任自由青年會主席。黃少凡從事過企業管理工作並開設律師事務所、廣播電臺等。
據印尼報紙「羅盤報」KOMPAS報導,12月17日的宣誓就職典禮有780位警衛參與維持秩序。報導也說,黃少凡曾立志剷除山口羊市的嚴重赤貧問題,拉攏企業家投資建設以「千寺」著名的山口羊。據悉,山口羊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正處於赤貧水平。
處於西加里曼丹省的山口洋市是印尼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遠自荷蘭殖民時期,華人已佔多數,目前全市20萬人口中華人佔62%,其次為馬來族、達雅族和爪哇族。從1999年到2004年,印尼已有數十位各地華人精英當選國會議員、地方代表理事會議員、省議會議員和縣市議會議員。
目前西加省副省長黃漢山與山口羊市長黃少凡皆是華裔。
 
 

2012-01-20張仲琪語錄13張仲琪

 

當我們為他人設想而解決了他的煩惱與問題,其實也同時開了另一扇窗,解決了我們自己的煩惱與問題。
 
顯示第121-130筆 共168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17頁

來訪人次:

Copyright © 2007-2010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886-2-26648299, 886-2-26648311, 886-2-26648310 Fax:886-2-26648299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36巷6號1樓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
最佳解析度:1024*768

lv gucci chanel Gucci官網 gucci官方網站 gucci 台灣 女裝 洋裝 上衣 高跟鞋 手鍊 包包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