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華僑華人風雲錄
顯示第101-110筆 共168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17頁

2011-09-13成功企業家張貽秋 樂為僑聯人僑聯總會

成功企業家張貽秋 樂為僑聯人



劉為一/文 張貽秋,一位低調的成功企業家。

平頭、細框眼鏡、穿著平實,他,沒有咄咄逼人的企業主氣勢,但深思、探究的眼神,沉穩言談間,卻顯露了他慎密堅持的行事風格。

他經營生產針織機需用的各式織針,他喜歡織針產業的挑戰性,圓機針、彈簧針、橫機針、襪機針……,不同功能的織針,必須採用特殊鋼材、精密儀器、高規格技術,才能搭配織機,呈現最理想的車工;一支小小的織針,從下料到成品,流程多達數十道手續,所以除非訂購現成的通用規格產品,如果有客製化的要求,最少需半年才能交貨。

產品環節嚴格控管

也由於織針的產品周期較長,所以如何維持其穩定性,是他最大的挑戰,也付出最大的心力,而且有了相當的成果。

張董對自家織針的品質,是絕對自信的。

有一次,他行銷產品時,被一家台灣客戶拒絕,理由是質疑其大陸生產的品質問題。他二話不說,將一盤價值台幣3萬元的織針留下來,揚言如果試用不合水準,就算贈品不收錢。

這位客戶,如今是張董產品的長期愛用者。

曾經僑居澳門,現在入籍台灣,以台商身份縱橫兩岸的張董,目前事業版圖早已從台灣、福建和晉江擴及東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這些駐點有些是工廠,有些是代理商,他針對不同工作性質的員工,或許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對產品,無論是生產線或是銷售網,任何環節,卻都嚴格要求絕對控管,因為,他知道「100筆產品中只要一筆有瑕疵,買方就會以此做評斷,斲傷企業形象」。

經營生涯中,張董事長有賢內助掌管企業財務,使他全無後顧之憂,而現在看到長子進入工廠,認真學習基層實務的樣子,尤其讓他有了接棒有人的欣喜感。

盛讚僑聯猶如「行動部隊」

談到經由新北市福建同鄉會許貽澤先生介紹,與中華僑聯總會結緣3年,現為僑聯理事的機遇,他坦承對這個民間社團,有著太多驚奇的發現:總會工作項目全年不斷,對象涵蓋海外華僑、僑團、僑社、僑校,國內歸僑團體及僑生,內容是書法作文比賽、華文著述獎、優秀青年選拔、僑生獎學金、歌唱、短片比賽……,琳瑯滿目,還有與中國僑聯合作,舉辦兩岸學術研討會、論壇及參訪行程………,所有這些活動,參與人數動則百餘甚至數百人,但每一次都辦得井然有序,有聲有色;而事實上,僑聯的員工卻僅只10餘人,這讓身為企業領導人的張董事長印象深刻,他盛讚僑聯是支團隊精神充分,組織、機動性超強的「行動部隊」。

慨贈獎學金 嘉惠僑生

也因此,他慨贈獎學金,支持僑聯嘉惠僑生的用心,更總是情願放下忙碌的工作,帶著妻子兒女參加僑聯主辦的各種活動……,因為,他真的樂為僑聯人!

2011-10-01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北宋張載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北宋理學家張載(1020-1078年),世稱橫渠先生著名的橫渠四句,

正確的內容應是:「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生平介紹:

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哲學家。陝西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

生平張載是北宋「關學」的創始人,是二程(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的奠基者之一。橫渠哲學的重點是天道說起,由《易傳》的解釋開始,先說明天道如何創生天地萬物。張載曾提出著名的「橫渠四句」,認為讀書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元學案·橫渠學案》)。

張載、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世稱「北宋五子」,《正蒙》一書是張載最後的著作,一生思想的最高總結。明代沈自彰把張載的著作編為《張子全書》。

東海一梟:「橫渠四句」與「東海四句」

作者﹕東海一梟

歷史上真正的大儒,都是道德意識和使命感特別強烈、特別富有社會責任歷史責任者,創派人物孔子孟子不必說了,便是最為後人垢病的宋明道學中人,很多也是頂天立地以道自任的偉大人物。理學奠基者之一、世稱橫渠先生的張載就是其中之一。

著名的橫渠四句:「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充分體現了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要旨、當仁不讓的奉獻精神和天人合一的終極關懷,已成北宋以來為廣大儒家人物廣泛認同的道德標準和人生理想。

為天地立心」:張載強調「盡心」,認為人本無心,因物為心,要深入瞭解宇宙萬物,就要超越感官局限,擴展思維範圍,同時「體天下之物」、「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把宇宙萬物看作與自己息息相通的整體,自己看成宇宙的一個必要部份,我稱之為宇宙心靈化和心靈宇宙化,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這種境界,也就是馮友蘭 先生所說人生四境界中的天地境界。

為生民立命」:清人焦循有言:天下之命,自聖人而造。我在《文龍思虎聚京華》中也說過,我相信命運但並不安命順命更不畏命,我更相信英雄之士是可以改變命運、創造命造的。我們不僅要改變創造個人的命運,我們還要改變創造他人的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命運。對於個人而言,性格決定命運,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命運,則由思想、制度決定。不同的制度和文化傳統造就民眾不同的命運。張載民胞與思想,可說是「為生民立命」的具體闡釋。

為往聖繼絕學」:以繼承孔孟道統為己任,「張載治學以《易》為本,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宋史張載傳》),以「反佛道,興儒學」為自己使命,充滿「獨立不懼,精一自信」的理論勇氣和學術氣魄。

為萬世開太平」:以「內聖外王」的道德政治理想建立合乎「大道」的政治社會秩序,使天下天平,顯示出張載對「天下國家」的深切關懷。

2011-10-14汶萊留台同學會臺灣取經 收穫豐富丘啟楓

 

汶萊留台同學會"臺灣參訪行程,11日又是一連趕三場。該會諮詢委員丘啟楓說,此行來台取經,收穫豐富,將於返汶後和大家分享參訪成果,並進一步討論,如何幫助汶萊華校邁向科技數位時代,引進臺灣相關促進華文學習。
今天上午10點參訪碩陽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深入瞭解"2011csc雲端智慧教室",該項設計有助於師生學習,課程發展。中午接受國立教育電臺主持人張慧心專訪,介紹汶萊華文教育;下午參觀臺灣師範大學,並和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蔡雅薰交流,討論該系如何運用科技情境教學幫助學生學華語。
"汶萊留台同學會"顧問丘啟楓昨天上午在"華人自在交流聯合網"董事長兼執行長張仲琪以及汶萊旅台的江志發陪同下,拜訪"碩陽科技",與該公司業務經理林承緯、專員沉金燕、行銷暨總務彭佳惠以及辰諺電腦系統整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劉志仁等人交流。
"碩陽科技"與"辰諺電腦"展示智慧教室所需的配備,強調"活用一般教室與電腦教室",建立"多元多變化的教學環境",軟硬體都十分活潑生動,尤其是教學檔桉留在網路虛擬教室裏,更有助於學生反覆練習,也利於教師多瞭解學生。
 
中午一點半,丘啟楓和在台定居的江志發接受"教育電臺"主持人張慧心專訪,向臺灣聽眾介紹汶萊百年華校歷史和現狀,以及八個華校共同著作的"汶萊國王的寶藏"一書。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的江志發回應主持人的問題時強調,華校教師不僅僅教書,還教有品德教育,華校老師會告訴學生行為準則,其他學校的老師可能教完書就走了。50年前進入師大歷史系的丘啟楓說,華校校風優良,教師盡心盡力,學生參加公共考試成績傑出,學生紀律好,有禮貌,所以吸引各民族子弟前來就學。張慧心說,經由丘啟楓江志發的推介,她對汶萊充滿神往之情。
下午三點半,丘啟楓等一行趕往師大,和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蔡雅薰交流。蔡雅薰博士介紹該系整合科技與華語學習的成果,並期望未來有機會派該系學生到汶萊義務教學,讓汶萊華校學生實際體會結合科技的華語教學。蔡主任也提到該系學生到美國印尼等地實習的情況,希望也能前往汶萊,擴大學生的視野。
丘啟楓表示,汶萊是和平之邦,是東南亞的桃花源,汶萊沒有颱風地震,火山或海嘯,治安良好,是東南亞最安定的國家。多年來,包括臺灣的中央民意代表,學者專家和亞洲各地台商紛紛訪問汶萊,都留下深刻印象。他說,師大學生如果到汶萊華校實習,交流,一定大有收穫,一定可以體會到汶萊國王的寶藏一書所提到的和平樂土,絕非虛言,他樂觀其成,希望可以從旁協助。
 


文:丘啟楓 / 攝影:歐銀川
發佈日期:12.10.2011

2011-12-04汶萊國王的寶藏-寶島華文燈火南下照亮汶萊藍慧

寶島華文燈火南下照亮汶萊 .藍慧
亞洲週刊二十五卷四十九期 (2011-12-11)
歐銀釧等三位台灣語文專家赴汶萊,以創意激發學生寫作,即席引領編織汶萊故事,各華校學生也參與徵文,匯整百年來首本華校生文學合集《汶萊國王的寶藏》,其內容也被台灣《點燈》節目拍成電視片,將推向全球華人社會。


汶萊華校近百年來第一本學生共同創作的文學作品集《汶萊國王的寶藏》於今年六月在台灣出版。台灣《點燈》節目於十一月十八日赴汶萊拍攝這本書所記述的華人華校感人故事。

《點燈》節目製作人張光斗向亞洲週刊說,明年《點燈》節目十八歲,將擴展視野,把節目擴大到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其中,汶萊華校的故事就是邁向東南亞的第一個故事,計劃於明年一月播出。

為什麼《點燈》節目邁向東南亞是從汶萊開始?張光斗說,他於早前獲贈《汶萊國王的寶藏》一書,在好奇中開始閱讀,被深深吸引,隨即於九月下旬前往汶萊,拜訪該書總編輯丘啟楓,並和書中部分小作者見面,又和熱心幫助華校的汶萊留台同學會主席林登輝及副主席韓保定等人碰面,了解其中細節,很受感動,敲定十一月進行拍攝。

兩年前汶萊留台同學會的理事會注意到,汶萊華校依循政令辦學,英文馬來文為主要授課媒介,華文從最主要科目變成選修科目,由量變到質變,華校名實不副,華文程度一落千丈,經過集思廣益,決定改善學習華文的環境,充實華文教材,從旁協助提升華文水準。

二零零九年該會先和台灣「聯合報基金會」合作,邀請學者專家黃沛榮、陳素紅、姚舜時三人到汶萊為華文教師授課,由時任聯合報基金會主任秘書陳潔明博士擔任團長。二零一零年則邀請台灣作家歐銀釧擔任團長,率領陳素紅、江惜美兩位語文專家深入汶萊八間華校做示範教學,她們三人指導學生認識漢字,培養閱讀能力,引導創意寫作,試著尋找一個方法,提升華校學生的寫作能力。

汶萊留台同學會諮詢委員丘啟楓告訴亞洲週刊:「歐銀釧以創意寫作的方式激發學生,即席在課堂上引領學生編織帶有汶萊特色的故事,最後再經由各華校參與徵文,匯整為百年來首本華校學生文學合集《汶萊國王的寶藏》。」

該書分為三部分,主文是八個華校聯合創作的故事,敘述汶萊國王有寶藏珍藏在千年水村的第三根柱子下面,但是需要以一把愛聽唐詩的鑰匙,在月圓之夜朗讀李白的《靜夜思》才能打開。

尋寶者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開寶藏之門。原來,國王的寶藏不是鑽石也不是石油,而是學生們最期待的好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書寫學華文的歷程

書中另外一部分為華校學生介紹汶萊,最後一部分是學生寫自己學華文的歷程。汶萊斯里巴加灣市中華中學的林勇寫道,汶萊地圖長得像肺,是大家心中的心肝寶貝。詩里亞中正中學的沈永宜則說,汶萊地圖分兩部分,右邊長長的像大象的鼻子,左邊是大象的身體,只要再加畫個耳朵和眼睛,汶萊地圖就變成大象了。

歐銀釧表示:「汶萊學生充滿想像力。當時我問學生這隻大象要去哪裏?學生說,大象想要環遊世界,而且他們還強調,環遊世界要帶夢想,環遊世界要帶思想!創作寶藏故事時,還有一位十六歲的林岈砡說,國王的寶藏是人民。這些十多歲的學生隨口就說出帶有哲理的話語,十分難得。」

至於學習華文的歷程,馬來奕中華中學的楊欣敏寫道:「華文字蹦蹦跳跳,像隻兔子般,費盡辛苦才能抓住牠們。」她的同學陳婉晴則寫道:「華文有如一罐蜜糖,只有像蜜蜂一樣辛勤的四處採集花粉,才能釀出甜美的蜜來。」斯里巴加灣市中華中學的林洛凡寫道:「華文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語文,每個方塊字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典故、來源,魅力無窮。」

汶萊在婆羅洲西北岸,是一個緊鄰馬來西亞、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回教國家。汶萊的華校由華人社會贊助,但是依照法令,學生必須學習英文、馬來文和阿拉伯文,華文是選修科目。

汶萊留台同學會主席林登輝表示:「汶萊華人有四萬五千人,華人至少在一百年前來到汶萊。當年華人為了讓孩子受教育就設立私塾,之後擴展為華校。我們身為華人一分子,希望幫助華校學生學好中文,邁向未來。《汶萊國王的寶藏》這本書鼓舞了汶萊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可以用祖先的文字表達思想,相信他們會更努力把中文學好。」

這些年來,汶萊華校為了配合國家教育政策,華文授課時間減少,尤其是大部分的鄉村小學,大多數學生是馬來人、伊班人、杜順人,還有印度人、泰國人等,往往一個班上只有零星幾個華人子弟,老師要用華語、英語、馬來語授課;下課之後大家用馬來語交談,影響所及,不但教學進程緩慢,而且授課艱苦,環境也不利華語的學習,這對老師都是極大的考驗。

汶萊留台同學會副主席韓保定表示:「《汶萊國王的寶藏》一書釋放了汶萊華校生的創意,我們十分驚喜,這本書讓華校學生產生自信,繼續努力讀書寫作。華文是華校的基礎,未來我們希望能循序漸進幫助華校,以傳承中華文化。」

今年十月汶萊留台同學會主席林登輝組團前往台灣考察,引進台灣3D互動情境教學,洽談華語電子教材。這趟台灣行,該會獲得台灣經濟部資訊工業策進會等單位協助,帶回可以免費上網﹑取得華文為第二語文的教材,提供給華校教師參考,方便他們不必到台灣就可以取得最新學習華語的資訊。

張光斗帶領《點燈》工作隊伍於十一月十八日抵達汶萊,隨即展開拍攝行程。節目主持人曾慶瑜深入華校專訪,並參加汶萊馬來奕中華中學建校八十週年的募款餐會,這個晚會在各方贊助下,從舞獅舞龍以及關公舞大刀的鑼鼓聲中開始,全場激烈昂揚。

餐會在該校室內體育館舉行,菜肴加上茶水,共折合約三萬美元,全部由熱心華校事務的奕中董事長劉小源報效。校長方玉清說餐會募得五十萬零兩千元汶幣(約合三十八萬六千一百五十四美元)。

這種募款方式為華校注入更多的資源,《點燈》全體人員為之大開眼界,目睹華校募款盛況,曾慶瑜表示,華人熱心華教,踴躍捐輸,令她深深感動。她說,長久以來,汶萊華人這麼有恆心地推展華教,努力把祖先的文化保留下來,令人感佩。製作人張光斗表示,看到華人為華校出錢出力,傳承文化,他相信中文種子在汶萊,只要陽光好,水份充足,就會更好。

該校永久名譽董事長劉華源律師是《汶萊國王的寶藏》贊助者之一,他說﹕「汶萊華校裏住著華文寶藏,這裏的學生有著奇妙的智慧,他們在華文裏開展夢想之路,這是一條新路,立足汶萊,放眼亞洲,展望世界。」

汶萊留台同學會於二十日舉辦自由餐,歡迎《點燈》製作組並頒發感謝狀給《汶萊國王的寶藏》書中的作者、各校校長、指導老師以及學生家長,氣氛溫馨熱烈。

曾慶瑜說:「《汶萊國王的寶藏》是一本很精采的書,每個人閱讀之後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寶藏。」她和張光斗並帶領全場歡呼﹕「點燈十八,生日快樂。」歡欣慶祝台灣《點燈》邁向東南亞,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點燈》製作小組也拜訪長期擔任中正中學董事長、奉獻華校不餘遺力的知名書法家韓勉元,韓特別揮毫書寫丘啟楓撰文的對聯「點燃光明源自寶島,燈火不滅長留汶萊」,送給張光斗主持的「點燈文化協會」。

汶萊留台同學會已規劃新計劃,請歐銀釧再度巡迴各華校授課,教導華校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書寫汶萊華人的歷史,擬於明年出版電子書。■

2011-12-04給你拍拍手/有位鄉親在馬來西亞何靈慧張光斗

 

給你拍拍手/有位鄉親在馬來西亞何靈慧

聯合報文/張光斗】

 

圖/顏寧儀

有一陣子,台灣幾位綜藝節目的諧星喜歡模仿星馬一帶華人說中文,他們刻意強調語尾上揚的部分,往往引起觀眾很大的笑聲。
大陸各地的鄉音
培育多語的天才
等我自己去到星馬,發現那邊的華人往往同時具有華語、閩南語、客家話、粵語、潮州話、福州話、英語、馬來語……等七、八種語言能力,我才慌慌張張將被諧星揶揄的記憶擦拭掉,改以嚴肅、敬重的眼光與耳朵去看他們、聽他們。
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受到祖先移民到異域的影響,不但需要面臨當地政府對華人文化的壓制,也要呼應血液中的華人遺傳因子,去適應周遭的祖父母、父母、叔伯、娘嬸、姨舅……從大陸各地帶來的鄉音;我相信,放諸世界各地的民族聚落,再也找不到像他們一般,可以如此天才、如此多樣地「說話」與「聽話」的超強族群了。
與一位新聞界的友人聊天中,聽說有一位馬來西亞的華人女導演,率領了一團演員到國父紀念館演出《雪域上的光芒:文成公主》音樂劇,我的嘴巴久久合不攏。聽到這位女導演還在寫劇本之前,親自帶領團隊成員跑了一千多公里,重新踏上文成公主當年走了三年,下嫁吐蕃的漫長旅程;我的腰挺了起來,不再斜躺在沙發中。
然後,又再聽說她以同樣認真、執著的態度,遠走天津、杭州等地,拜訪弘一大師的孫女與其他的學者專家,製作過《天心月圓:弘一大師的傳奇》音樂劇;我忘了杯中的拿鐵已經冷了,也忘了去喝它。在聽到關於她的更多故事之後,我乾脆直接向友人索取那位奇女子的電話。
我心中有太多的好奇:她為何去美國學導演?為何選擇華人一向不擅長的音樂劇做為她的主創舞台?她在馬來西亞受的是什麼樣的教育?她的父母朋友如何看待她的創作?她又是如何去籌措大額的演出資金?如何去統領一群業餘的演出人員做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她叫何靈慧。與她通過幾封e-mail與兩通電話之後,我飛去馬來西亞的檳城。她為了替當地一所華校籌措教育資金,率領團員從吉隆坡趕赴檳城演出《弘一大師的傳奇》。
第一次看音樂劇
看出愛女的執著
對於檳城的街道完全不熟悉的靈慧,從機場接了我之後,就在夜晚的檳城街上迷路了;許多街景在眼前重複了四五次,她還是無法找到要帶我去吃飯的餐廳;她不停打電話詢問當地的朋友,不斷用有趣的腔調跟我說對不起,不厭其煩地一次次繞回沒完沒了的圓環入口。於是,還沒等到與她展開正式的談話,我已然抓到她個性中認真不妥協的特質。
演出的前兩天,她抽空與我坐在一家咖啡店裡。我彷彿找到了一條蜿蜒有趣的鄉間小道:一畦畦與天光相映的水田,一簇簇在溪流邊盛開的野薑花,幾個孩童在低頭吃草的牛隻身影下睡著了。真的很奇怪,在靈慧身上,我看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在台灣鄉間接觸過的:說著台式國語的同學、拿著藤條要我們背課文的老師、幫我們抓蝌蚪的種田阿伯,老要送蔥送薑的賣菜阿嬤……那麼地質樸、真誠、善良,她連眼神都是如此清澈而單純啊。
靈慧說,她的命比較好,因為是老么,父親在吉隆坡一處菜場裡開的中藥店開始讓家中的生活有了改善,她不像姊姊們無法念書,還竟然一路念到美國去了。老實的父親原本擔心這個么女日後靠什麼技術吃飯?戲劇又是什麼「碗糕」?
但是,當父親在吉隆坡的國家劇院看完了愛女的第一部音樂劇《釋迦牟尼佛傳》時,老人雖什麼話都沒有說,但他的眼睛漾出異樣的光采,他看到觀眾對著他的愛女鼓掌歡呼、看到女兒在台上謝幕、看到女兒被演員與工作人員簇擁著。他終於懂了,從生平第一次看到的音樂劇當中,他懂得愛女的執著、懂得愛女是為了什麼在打拚。
之後,久病的老人雖然再也無緣看到女兒其他作品,但是,他安詳地去了,再無牽掛。
於是,當我進入劇院,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聲中,在日本妻子於大雪中見不到弘一大師而蒼涼地對著天空泣訴、吶喊時,雖然找遍口袋也掏不出一條手帕,但是我沒有忘記,我要在落幕時,拍紅我的手掌,為那一群熱情澎湃的異鄉華人,也為那位藝高人膽大的女子。

【2011/11/28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1-11-30108自在語(第一集)-提昇人品聖嚴法師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在生活中,不妨養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的想法,便能轉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遇到好事,要隨喜、讚歎、鼓勵,並且虛心學習。
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的好方法。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的心。
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穩當當做事,著眼宜深遠。

2011-11-30108自在語(第一集)-享受工作聖嚴法師

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忙」沒關係,不「煩」就好。
工作要趕不要急,身心要鬆不要緊。
應該忙中有序的趕工作,不要緊張兮兮的搶時間。
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成功的三部曲是: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
見有機緣宜把握,沒有機緣要營造,機緣未熟不強求。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成長的經驗。
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煩惱也就愈少。
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不游就沒有路。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精進」不等於拼命,而是努力不懈。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甘願吃明虧,是仁者;受辱吃暗虧,是愚蠢。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
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

2011-11-30108自在語(第一集)-平安人生聖嚴法師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過去已成虛幻,未來尚是夢想,把握現在最重要。
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
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辯,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積極人生,謙虛滿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
你是有哪些身分的人,就應該做那些身分的事。
在安定和諧中,把握精彩的今天,走出新鮮的明天。
擔心,是多餘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動力。
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
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超越死亡三原則:不要尋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
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
每一個孩子,都是幫助父母成長的小菩薩。
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權威。
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夫妻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理」的關係。
能不亂丟垃圾,隨時清撿垃圾,都是做的功德。
眼光,是你的智慧;運氣,是你的福德。
喜愛的就想佔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經常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無虞匱乏的富人。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於是窮人。
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2011-11-30108自在語(第一集)-幸福人間聖嚴法師

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
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
急須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
我和人和,心和口和,歡歡喜喜有幸福。
內和外和,因和緣和,平平安安真自在。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關懷他人就有幸福。
人品等於財富,奉獻等於積蓄。
奉獻即是修行,安心即是成就。
擁有的多,不一定讓人滿足;擁有的少,不一定讓人貧乏。
現在所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諒解大的。
以全心全力關懷家庭,用整體生命投入事業。
戒貪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布施、多奉獻、多與人分享。
包容別人時,雙方的問題就解決了。
學佛的人,有兩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
要做無底的垃圾桶,要學無塵的反射鏡。
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
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淨化人心,少欲知足;淨化社會,關懷他人。

 

2011-11-30108自在語(第二集)-自在人生聖嚴法師

謙下尊上,是菩薩行者的重要功課。
用奉獻代替爭取,以惜福代替享福。
自愛愛人,愛一切眾生;自救救人,救一切眾生。
利他,是不求果報及回饋的清淨心。
佔有、奉獻都是愛,但有自利和利人的差別;佔有是自我貪取的私愛,奉獻是無私喜捨的大愛。
道理是拿來要求自己,不是用來苛求他人。
要有當別人墊腳石的心量,要有成就他人的胸襟。
讓人產生誤解,就是自己的不是。
做事時多為別人想一想,犯錯時多對自己看一看。
以禮讓對方來成就自我,以尊重對方來化解敵意,以稱讚對方來增進和諧。
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他人是沒有慈悲。
與人相遇,一聲「我為你祝福!」就能贏得友誼,獲得平安。
對人付出友誼,伸出援手,就是在散發和樂平安的光芒。
少點口舌少是非,多點真誠多平安。
肯定自己的優點是自信,瞭解自己的缺點是成長,善解他人的立場是尊重。
要把眾生的幸福提起,要把自我的成就放下。
與下屬共事,當以關懷代替責備,以勉勵代替輔導,以商量代替命令。
剛強者傷人不利己,柔忍者和眾必自安。
安人者必然是和眾者,服人者必然是柔忍者,因為和能合眾,柔能克剛。
生命的意義在不斷的學習與奉獻之中,成就了他人,也成長了自己。
有智慧作分寸的人,一定不會跟人家喋喋不休。
和和氣氣與人相處,平平安安日子好過。
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愚魯的人,不一定沒有智慧;智慧不等於知識,而是對人處事的態度。
為他人減少煩惱是慈悲,為自己減少煩惱是智慧。
不要拿自己的鞋子叫別人穿,也不要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

顯示第101-110筆 共168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17頁

來訪人次:

Copyright © 2007-2010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886-2-26648299, 886-2-26648311, 886-2-26648310 Fax:886-2-26648299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36巷6號1樓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
最佳解析度:1024*768

lv gucci chanel Gucci官網 gucci官方網站 gucci 台灣 女裝 洋裝 上衣 高跟鞋 手鍊 包包 chanel